2019/03/18

樂讀│心理界限:尊重自己的意願,3個練習設立「心理界限」,重拾完整自我

(IG:lovelove_reading)


《心理界限》是兩年前出版的書,當時我還沒有閱讀過嘉玲老師的作品,去年閱讀完《早點這樣想,該多好》與《衝突對話,你準備好了嗎?》之後,就覺得也可以來讀讀這本書了。我個人蠻喜歡這樣運用案例來分析問題的寫作方式,不僅讓我有了思考的機會,也更輕易能夠理解自身的心理狀況。
 
關於「界限」一詞,大家肯定一點都不陌生,近年來心理類的相關書籍,時常會提到為自己設立界限這件事。但也有不少人對於界限有著誤解的概念,以為為自己設立界限,就是一種對他人冷漠或是缺乏情感的自私行為,也可能會以為界限模糊的人,就是所謂的「濫好人」或者「沒主見的人」等。
 
對於那些因為自身界限模糊,總是無法拒絕他人要求的人們,嘉玲老師在書中這麼寫道──
 
〝在他們的付出背後,可以看見他們的善良力量。若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細膩、敏感、負責任的心靈,也不會在「為他人付出」與「自我照顧」中,拉扯掙扎。〞
 
我非常喜歡這個觀點,不僅能夠讓我們面對身邊那些總是被各種綁架的親友有更深一層的理解,甚至是對於界限模糊的自己,都能更加溫柔一些,無法清楚地設立界限不是什麼大錯,這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地去學習的。

分享書中我喜歡且值得深思的句子──
 
.我們很容易因為對方的行為,而影響了自己的心情,特別是「憤怒」或「愧疚」這兩種情緒。
 
.明明心裡有千百個不願意,卻因為各種原因或他人的眼光,做出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情,讓自己不斷地受傷。總會為了「做好人」,而放棄「做自己」。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密集,界限卻越來越模糊,明明物理距離很遠,但是因為常常看得到彼此的動態,而有假性的親密,稍不留意,就被越界或踩了別人的線。例如,有些臉友你並不熟,他可能看完你的動態分享,就直接留言告訴你該怎麼做才好,彷彿他非常了解你的一切。
 
.當「讓」這個念頭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代表著你已經撤守了原本的底線,同意對方將領域擴大到你的領土。
 
.「退讓」,通常伴隨而來的不是更多的「尊重」或「互惠」,而是越來越多的「不得不」與「勉強」,當心理的意願沒有被重視時,你的內在空間無法給出好品質的對待。
 
.修養是一種美德,然而必要時的強悍,是維持好修養的前提。
 
.心理界限是看不見的,但並非不存在。當你的界限被侵犯時,你會有一種被人在胸口重重掄一拳的感覺。
 
.當我們把所有的責任都攬下來時,其實就扼殺了對方成長的機會。
 
.界限,就是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
 
.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一定要跟別人吵架。
 
.沒有人能夠真的孤立你,除非你自己先選擇了在乎,並繼續留在讓你痛苦的關係當中。唯有你先尊重自己,別人才會把你放進心裡。
 
.良好的心理界限就像是在地圖上幫自己定位,不管你要的是什麼,在規畫任何路線之前,你必須先確認自己的位置、肯定自己的價值、了解自己的模樣,才能找出連接彼此的道路。否則,你就算一直在移動,也不代表你一定是朝著目標前進。
 
.當一個人內在仍有匱乏,他所做的事情很容易變成一種交換,而不是無條件的對待。
 
.世界上最寬容的人,都是那些界限清楚的人。
 
.當你懂得設防線,你的善良會被更珍惜。
 
.堅守界限雖然會遭受到對方的情緒壓力,卻不會讓自己陷入法律泥沼,而動彈不得。
 
.當你對你的專業越熟悉,別人就越不敢隨意地踰矩。
 
.盡忠職守,是你對工作的一份敬意與態度;古道熱腸,是你給這個世界的禮物。如果少了界限當作防護罩,這些善意與熱枕,很可能就會變成有心人士操作的手段。
 
.人不是機器,你不用每次都要求自己當「處理器」,偶爾當一下「分流器」,讓訊息只是通過,不必停留,肩上的壓力自然會變少。你不需要一直堅強,允許自己也有被照顧的時候,別人的愛才找得到入口流進來。
 
.有界限不是別人就不會傷害你,而是你不會允許再有「下一次」的機會。
 
嘉玲老師在書中也分享如何透過「時間管理」和「財務管理」,來幫助大家確認自己的界限該如何設定,這個部分我超級推薦,因為非常務實,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把這些方法列入我每日的筆記當中了。

最後,就用書中的這句話來做為總結──

對一個人來說,生命中最珍貴的資源並不是有形的財富,而是無形的時間,一旦給出去就收不回來。
 
希望我們都能夠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界限在哪裡,而不再把寶貴的時間消耗在不必要的人、事、物上,也讓我們可以更加珍惜彼此的良善,在人際關係之間可以自由舒心。

※【心理界限】購買連結※
出版社:采實文化
樂讀文章其他平台💖歡迎訂閱與Donation💖

方格子Medium(已暫停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