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是一門比說話還要需要藝術的人生必修學分,很多時候,我們誤以為道歉等於承認錯誤、等於位居於下位,也因此導致有些人不願意向他人道歉。不過,道歉更深層的意義是「修復關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因為存在差異性,所以摩擦在所難免,而當我們意識到傷害到他人時,好好地、真誠地道歉,也是對自己行為的一種負責。(沒有意識到的人更可怕XD)
我們都道歉過,但是否曾思考過為什麼道歉後,關係卻越來越疏遠?也聽過各種道歉,為什麼有些道歉讓你覺得可以接受,而有些道歉卻聽起來只是一種推卸責任呢?真心覺得想要好好地道歉與原諒,都很不容易。
翻開推薦序,發現是我喜歡的蘇絢慧老師寫的(其實之前有看過她在臉書分享這本書XD),她說──
.我們沒有真誠「道歉」的楷模,也無從了解「道歉」的內涵和實質的意義。「道歉」在我們自小的生活經驗,太容易和羞愧及羞辱連結在一起,彷彿若是道歉了,就表示自己輸了,或是自己位居於下風,任人宰割。
.簡短卻不簡單的「對不起」,乘載著文化與真心的重量。
.我們都需要好好學習──讓「對不起」成為難解關係的修復力和療癒力,讓彼此的生命,都來得及釋懷沉重的心理負擔,還給彼此重新開始的機會。
--
這本書以「"對不起"的各種面貌」來作為這趟學習之旅的第一章節,另外,書中也運用了許多個案的對話,讓讀者更了解關於「道歉」,我們能怎麼分辨道歉、怎麼調整道歉時的溝通方式等,進而讓我們與他人的關係都能夠獲得良性的修復。((真的是一門好大的學問啊))
分享書中覺得很不錯的段落──
.得體的道歉不僅要講對話,還要避免講錯話。
.最好的道歉要簡潔扼要,不要解釋一大堆,不然反而會弄巧成拙。
.受傷的人最想聽到的是真心誠意的道歉。然而,道歉後面一旦加上「但是」兩字,就完全推翻前面的誠意了。
.「很抱歉,讓你有那種感覺」是另一種常見的假道歉。真道歉是把焦點放在你的行為上,而不是對方的反應上。
.「如果……我很抱歉」開頭的說法,幾乎都不算道歉。這種講法也可能讓人覺得道歉方高高在上。
.道歉的目的,是為了撫平及安慰對方的創痛,不是因為你想要重建關係、自我辯解、減少愧疚或振作起來,而去撩撥對方的情緒,或糾纏不休。
.最好的道歉要簡潔扼要,不要解釋一大堆,不然反而會弄巧成拙。
.受傷的人最想聽到的是真心誠意的道歉。然而,道歉後面一旦加上「但是」兩字,就完全推翻前面的誠意了。
.「很抱歉,讓你有那種感覺」是另一種常見的假道歉。真道歉是把焦點放在你的行為上,而不是對方的反應上。
.「如果……我很抱歉」開頭的說法,幾乎都不算道歉。這種講法也可能讓人覺得道歉方高高在上。
.道歉的目的,是為了撫平及安慰對方的創痛,不是因為你想要重建關係、自我辯解、減少愧疚或振作起來,而去撩撥對方的情緒,或糾纏不休。
.過度道歉會製造疏離感,干擾正常的對話,可能使朋友感到不勝其擾。而且當你真的需要道歉時,別人反而聽不下去。
.真正的道歉應該把焦點放在對方的經歷上,而不是反過來重申自己的情緒。衷心的道歉,跟你自己的感覺無關。
.家人之間的道歉,真正的重點在於:如果我們想讓彼此的關係更加融洽,需要展現出最好、最成熟的自己,而不是隨著對方的反應起舞。
.當父母能夠聆聽孩子的批評和憤怒,並願意為自己難免造成的傷害和錯誤道歉時,才能期待孩子真正聆聽我們的說法。
.當有人指控我們造成他的痛苦時,我們很難靜下心來聆聽,反而很自然地會去注意對方的指控是否公平、正確。要是聽到不實或不公平的指控時,出現反駁的衝動是人之常情。所以要能敞開心胸聆聽,並提出問題已深入了解對方,可說是一種心靈的修練。
.真誠的道歉不表示我們必須全盤接受自己認為不實、不公或離譜的批評。
.認真道歉需要有內在的力量支撐,允許自己示弱,展現出不完美,你需要同時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侷限所在。
.自卑,是覺得自己有缺陷、不夠好、難以融入人際互動。沒有什麼比自卑更容易破壞自我價值。
.在不願悔悟的人身上貼標籤,只會加重他的防禦心態,而不是讓他敞開心房。
.我們在最長久、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中,往往最難展現最成熟、最深思熟慮的自己。
.在充滿情緒的談話中,講的字數越多,對方越快失去耐性,把你說的話當成耳邊風。
.有些家長不願向孩子道歉,因為他們覺得那樣做有損身為家長的權威,使他們顯得軟弱無能、優柔寡斷。
.即使是死不肯道歉的人,也可能有他自己的「非語言」方式來紓解緊繃、重修舊好,或透過行為表達歉疚,以及想要彌補的意圖。我們應該盡可能抱持開放的心態,寬宏大量地面對。
.接受道歉不見得就是言歸於好。再怎麼得體的道歉,也不見得能夠挽回破損的人際關係。「對不起」這幾個字講得在怎麼真誠,可能都不足以撫平傷口。有時雙方的關係是建築在彼此的信賴上,信賴一旦瓦解,就再也無法修補了。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想再見到那個傷害你的人。但你還是可以接受道歉。
.即使覺得雙方持有歧見不是自己的錯,我們還是可以鼓起勇氣道歉。我們的目標是逐漸拉近彼此的關係,而不是只求表面的和平。
.真正的道歉不是去要求對方做任何事情,甚至不要求對方原諒。
.很多人嘴裡說著「原諒」兩字,但他們其實不是在談原諒,而是在談他們想要擺脫憤怒、悲傷、怨懟和痛苦。
.如果你認為原諒就像感激一樣,是一種可以療癒一切的情感,你可能會鼓勵其他人原諒傷害他們的人。你也許是出於一片好意,但是那樣做可能對受傷者造成二度傷害。
.你不需要原諒傷害你的人,也能擺脫負面情緒的痛苦。
.別人冒犯你時,那是他有問題,不是你有問題。
.我們最需要學習的東西,往往不是新事物,而是我們已經知道的道理,並以更深刻的方式去理解與實踐。
.得體的道歉有強大的療癒效果,失敗的道歉則會衍生可怕的代價。
.真心誠意的道歉,意味著你重視這段關係,願為自己的疏失承擔責任、毫無逃避、藉口或指責。有時,道歉和公平正義無關,而是因為你在乎那段關係,在乎對方的快樂。道歉的重點在於接納你所愛的人就是那個樣子,即使對方的感覺似乎有些誇大,或是看不出自己也有責任,但你很成熟,願意為自己的錯誤道歉。
.讓你的心指引你,不要做人身攻擊。那雖然很難,卻是值得的。賢能領導、美滿婚姻、親子教養、真摯友誼、個人誠信,以及所謂的「愛」,都需要道歉的勇氣以及讓人諒解的慧心巧思。
.真正的道歉應該把焦點放在對方的經歷上,而不是反過來重申自己的情緒。衷心的道歉,跟你自己的感覺無關。
.家人之間的道歉,真正的重點在於:如果我們想讓彼此的關係更加融洽,需要展現出最好、最成熟的自己,而不是隨著對方的反應起舞。
.當父母能夠聆聽孩子的批評和憤怒,並願意為自己難免造成的傷害和錯誤道歉時,才能期待孩子真正聆聽我們的說法。
.當有人指控我們造成他的痛苦時,我們很難靜下心來聆聽,反而很自然地會去注意對方的指控是否公平、正確。要是聽到不實或不公平的指控時,出現反駁的衝動是人之常情。所以要能敞開心胸聆聽,並提出問題已深入了解對方,可說是一種心靈的修練。
.真誠的道歉不表示我們必須全盤接受自己認為不實、不公或離譜的批評。
.認真道歉需要有內在的力量支撐,允許自己示弱,展現出不完美,你需要同時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侷限所在。
.自卑,是覺得自己有缺陷、不夠好、難以融入人際互動。沒有什麼比自卑更容易破壞自我價值。
.在不願悔悟的人身上貼標籤,只會加重他的防禦心態,而不是讓他敞開心房。
.我們在最長久、最重要的人際關係中,往往最難展現最成熟、最深思熟慮的自己。
.在充滿情緒的談話中,講的字數越多,對方越快失去耐性,把你說的話當成耳邊風。
.有些家長不願向孩子道歉,因為他們覺得那樣做有損身為家長的權威,使他們顯得軟弱無能、優柔寡斷。
.即使是死不肯道歉的人,也可能有他自己的「非語言」方式來紓解緊繃、重修舊好,或透過行為表達歉疚,以及想要彌補的意圖。我們應該盡可能抱持開放的心態,寬宏大量地面對。
.接受道歉不見得就是言歸於好。再怎麼得體的道歉,也不見得能夠挽回破損的人際關係。「對不起」這幾個字講得在怎麼真誠,可能都不足以撫平傷口。有時雙方的關係是建築在彼此的信賴上,信賴一旦瓦解,就再也無法修補了。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想再見到那個傷害你的人。但你還是可以接受道歉。
.即使覺得雙方持有歧見不是自己的錯,我們還是可以鼓起勇氣道歉。我們的目標是逐漸拉近彼此的關係,而不是只求表面的和平。
.真正的道歉不是去要求對方做任何事情,甚至不要求對方原諒。
.很多人嘴裡說著「原諒」兩字,但他們其實不是在談原諒,而是在談他們想要擺脫憤怒、悲傷、怨懟和痛苦。
.如果你認為原諒就像感激一樣,是一種可以療癒一切的情感,你可能會鼓勵其他人原諒傷害他們的人。你也許是出於一片好意,但是那樣做可能對受傷者造成二度傷害。
.你不需要原諒傷害你的人,也能擺脫負面情緒的痛苦。
.別人冒犯你時,那是他有問題,不是你有問題。
.我們最需要學習的東西,往往不是新事物,而是我們已經知道的道理,並以更深刻的方式去理解與實踐。
.得體的道歉有強大的療癒效果,失敗的道歉則會衍生可怕的代價。
.真心誠意的道歉,意味著你重視這段關係,願為自己的疏失承擔責任、毫無逃避、藉口或指責。有時,道歉和公平正義無關,而是因為你在乎那段關係,在乎對方的快樂。道歉的重點在於接納你所愛的人就是那個樣子,即使對方的感覺似乎有些誇大,或是看不出自己也有責任,但你很成熟,願意為自己的錯誤道歉。
.讓你的心指引你,不要做人身攻擊。那雖然很難,卻是值得的。賢能領導、美滿婚姻、親子教養、真摯友誼、個人誠信,以及所謂的「愛」,都需要道歉的勇氣以及讓人諒解的慧心巧思。
-
※【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購買連結※
-
出版社:究竟出版
-
樂讀文章其他平台💖歡迎訂閱與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