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30

樂讀│人際過敏症



每次一想到有關人際關係的議題,總不免會想起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所說的「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人際過敏症的人,就如同書本封面的刺蝟一樣,雖然看似可愛,但是卻讓人難以接近。在書本的背面有下面這些問題,能夠快速篩檢自己是否患了人際過敏症──

在團體中就覺得累。
比起優點更容易看到對方的缺點
不想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弱點
看到有人穿著跟你討厭的人一樣的衣服也會覺得討厭
遇到不喜歡的人會走過去假裝沒看見。
只要有一點覺得不可原諒,就全部都變得不可原諒。

《人際過敏症》前1/3大多是敘述及介紹,在後半段才加入些許案例,除了化名的個案之外,還有許多名人的案例,例如:小王子、尼采、哈洛、 叔本華、荻原朔太郎等。

關於人際過敏症的核心 ── 「依附障礙」這個部分解說得很詳細,理解完了之後,可能會覺得自己也有些過敏症狀,但是不要緊,後面也是有關於如何克服人際過敏症的章節。

另外有一點也很值得一提,因為近期在上蘇絢慧老師帶領的自我心理學課程,必須回溯自己的童年,這段時間老師也出了新書《完美情人不存在》,當中也有提到關於童年經驗所帶來的影響,同時也一起入手老師推薦的《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一書,再加上薩提爾的冰山理論,也是源自於童年創傷,所以,目前我的生活都圍繞在修復童年創傷這件事情上,然而,在這本書當中,也有提到關於童年經歷對我們的影響,但大多闡述的是與母親的部分。

這段時間,我覺得可以更深入了解心理學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不見得大家都必須回溯自己的童年,但我覺得那是件值得探索的事情。

好,回到這本書,分享幾個我覺得很不錯的部分──

.人際關係是互相的。如果自己撇過頭去,對方總有一天也會撇過頭去。原本對你感興趣的人,如果只得到警戒心很強的臭臉,也會放棄接近而離開吧。

.如果對他人難以產生安心感,負面的情緒就容易增強。

.人際過敏的人,由於自尊心太強,不願讓人看見自己的弱點。

.有人際過敏症的人,比起共同點,對於不同點有更敏感的感受,把小小的不同過度放大成決定性的不同。

.有人際過敏症的人,就算是一點小小不同,也很容易在感情的天平上失去平衡,心情無法穩定。

.被有同理心的父母養育長大的孩子,就算父母親能給予的照顧有限,也能在感受著父母無限的愛而成長茁壯。

.就算是本來有同理心的人,每天都在敵人或是對手的生存競爭中生活,就會慢慢失去溫柔體貼。

.人際過敏症的背後有著各種生存的痛苦,也會成為社會不適應或是人際關係問題、家庭失和、子女教養問題等的原因。

.生命的結束不是死亡,生命的開始也是死亡的開始,生命的完成就是死亡的完成。

.過度自信,採取看輕他人態度的自戀性人格障礙者,就是在幼年時的自我愛願望沒有被滿足的情況下長大,一直停留在不成熟的階段。外表看起來很自大,但其實內心卻相反,是充滿自卑感、貧瘠且幼稚的自戀。為了補償這一點,他們必須要採取傲慢貶低他人的態度,或是得到周圍的讚賞。

.幼年時期若沒有與養育者之間形成穩定的依附關係,無法解除對其他人的態度警戒,就很難保有持續的信賴關係。

.透過反彈或反抗,有些會導致反社會行為,或是自我否定,或為了掩飾自己而走向依賴的行為。追根究柢,就是因為經由否定的經驗產生了對他人或自己的不信任,這也可以說就是人際過敏症。

.要發展穩定的自我,不可欠缺的是母親最優先回應孩子需求的幼兒時期,母親奉獻式的關懷稱為「母性的專注」,此外,母親懷抱幼兒、支持幼兒的照顧就稱為「護持」,都是為孩子身心發展及穩定所必需的。這兩者不充分的時候,孩子就無法培養出確定的安心感或「真正的自我」,帶著「虛偽的自己」而感到痛苦。

.憎恨就是遭到挫折的愛,或許不是與愛站在極端對立的一面,而是愛的一種表現。

.從小就累積看清他人,打開心房或懂得警戒的經驗,是經營社會生活所必要的。過度保護或支配的養育,是在剝奪這樣的機會。

.人與人缺乏相互牴觸,彼此隔離的環境也會促進人際過敏症。

.現代人習慣了被各式各樣的系統控制的舒適環境,對於不如己意的他人的存在,就會變成不愉快的因素。

.人際過敏之所以是問題,是因為並不只影響人際關係,還會助長壓力、甚至對健康有負面影響。

.人類的否定思考大部分都不是事實,而是從事實跳躍之後的推測。

.過敏並不是忍耐就會變好的東西。通常來說越是忍耐,就會越惡化。

.現在平均壽明延長,物質上我們也應該享受著便利富足的生活,但是我們卻不能說自己變得幸福了。
--
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是蠻具有深度的,如果想深入研究人際問題,推薦可以入手一本。
人際過敏症】購買連結※
出版社:時報出版
樂讀文章其他平台💖歡迎訂閱與Donation💖
方格子Medium(已暫停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