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4

樂讀│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會想起前陣子閱讀完的《靈魂契約》,我個人覺得這兩本書所闡述的事情是非常雷同的,只是《靈魂契約》偏靈性、心靈這方面,而這次要介紹的《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一書,則是完全以心理學的層面來探討童年對我們人格形成的影響,以及我們要怎麼去面對內在產生的那些負面情緒,最後能夠如何整合自己。

不免要再提一下,因為這段時間在上蘇絢慧老師帶領的自我心理學課程,必須回溯童年經驗來檢視自己的人格特質、了解自己的內在小孩進而讓我們心可以更加貼近自己,正好老師為這本書寫了推薦序,如此共時,不入手,對嗎?(笑)

今晚,排開了薩提爾讀書會,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了蘇絢慧老師整整兩個小時的導讀,真的是非常精彩,彷彿每週四在教室上課一樣,但這種感受不是像以前坐在教室聽著台上的老師傳授教條那樣,而是,此刻,在你的面前,有一個人可以理解你,並且溫柔的帶領你進入自己的內心去看看你自己真實的模樣,這種同理讓我覺得好溫暖,也非常專業。

先分享一些今晚導讀會的小小心得──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內在小孩,無論年紀多大,而內在(陰鬱/陽光)小孩正是童年時期的那個自己,我們都是從童年長大成人的,也許很多小時候不開心的事情已經不記得了,但是忘記並不代表沒發生過。慶幸的是,我們能夠藉由情緒來療癒心中長久以來的創傷,這裡的療癒是指重建關係(與自己的關係)。關於認識自己最大的兩個關鍵點:鬆動和調整。如果一個人仍舊固執己見,抱持舊有且有害的信條,那是真的很難真正去認識自己,因為他已經將那些不合理視為合理,且內化成了自己的人格特質,就算在事業、工作或是其他方面上很成功,但最終內心仍然會覺得空。

作者史Stefanie Stahl史蒂芬妮・史塔爾)在前言裡提到──

.一個人如果沒有內在的家,那麼在外面也不會找到它!

.對於內在小孩一無所知,不僅使許多人對自己及自己的人生深感不滿,還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種種衝突,而這些衝突常會失控地越演越烈。

.那些童年大致過得幸福快樂、從而培養出基本信任的人,也不是就一輩子無憂無慮、一帆風順。他們的內在小孩肯定也曾經歷過某些傷痛,因為這世上並不存在完美的父母與完美的童年。

.唯有當我們熟悉自己的內在小孩,並與其建立情誼,我們才能明瞭自己身上究竟深深埋藏了什麼樣的渴望與傷痛;這點幾乎適用於任何人。我們不僅可以接受心靈中曾受傷的部分,還能好好地療癒它們。我們可以藉此增長自我價值,進而永久地為自己的內在小孩找到一個家。這是我們能以更和平、友好且快樂的方式去形塑人際關係所不可或缺的前提,也是我們得以擺脫那些無益甚或傷害自己關係的前提。

接下來,依照慣例,分享書中我覺得特別有感的段落──

.自我價值感是我們心靈的「震央」;雖然它能供給許多心理能量,可是當它受創時,卻也會製造出各式各樣的問題。

.我們也必須牢記,我們的父母又是受他們的父母所影響,所以他們也是那套教養方式的受害者。

.陰鬱小孩的行為方式,與現實生活中真正的小孩並沒什麼不同。如果一個小孩越是得不到關注,他就會越想得到關注。相反地,如果一個小孩所在意的事情獲得關注,他就會心滿意足地待在一旁,自得其樂的玩耍。

.未能獲得基本信任的人,特別容易感到不安和自卑,因此經常處在陰鬱小孩的模式下。

.就整體的心理邏輯而言,我們是從陰鬱小孩走向陽光小孩,而非到顛倒過來。先認識與理解自己的內在陰鬱小孩,才能以此為基礎,以充滿關愛的方式去矯正和引導陰鬱小孩,培養我們的內在陽光小孩。

.憤怒總會出現在我們於身體或心理的重要基本需求受挫時。

.沒有感覺多半是一種自我保護,是當事人於童年時不知不覺中所練就,藉以避免感受到父母在他們身上引發的痛苦和無助等情感。他們會轉移對自己情感的注意力,學會忘卻自己的情感;同理,人們也能學會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情感上。

.你所認為的真實,其實只是一種投射。

.把我們的投射放進別人的腦袋裡,只會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

.壓抑可謂「所有保護策略之母」,因為所有的自我保護最終都會匯流於壓抑那些我們不想碰觸或不願承認的事情。其他的保護策略,如追求權力、追求完美、追求和諧或幫助者症候群等,最終都是在協助壓抑。

.對於改變感到恐懼並且藉此去癱瘓大人幹勁的,其實是你的內在陰鬱小孩。

.你不能去期待他人有所改變,或是期待「某些事情」自動發生。相反地,對於自己想要改變的那些事情,你必須在自己的生活中,一件一件親自動手去做。

這次的段落分享有稍微節制一點,不然可能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多文字的一篇了(掩面),而且,我因為要趕上這場導讀,所以先把其他待讀書籍延後閱讀,雖然閱讀完了這本書,但聽過了蘇絢慧老師的導讀之後,我想我還會再把這本書重新好好地閱讀一次,也會開始做書裡的26個練習。

最後,就用作者在書中引用德國心理學家Jens Corssen(彥斯.寇爾森)的這句話做結尾吧

「從你出生起,你就是一顆不斷在發光的星星!」

我好喜歡這一句。
祝福我們都能夠更理解真實的自己,並且有自信地閃閃發光。
童年的傷,情緒都知道】購買連結※
出版社:時報出版
樂讀文章其他平台💖歡迎訂閱與Donation💖
方格子Medium(已暫停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