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朴民榮 譯者|陳彥樺 出版社|平安文化.皇冠出版
「提高用字的水平,而不是聲音。滋養花朵的是雨水,而不是雷聲。」
-波斯詩人.魯米-
作者使用「滋養花朵的是雨水,而不是雷聲。」這段話當作前言的標題,我覺得好美,好喜歡。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就覺得說話這件事情很有意思,好好的說話,大家都能心平氣和,帶有情緒性的話語,則會令人感到莫名煩躁。
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時候在情緒沸騰之下會不小心脫口而出傷人的言語,有時候傷人的話聽起來無傷大雅,好像只是鬥鬥嘴或是比較大聲,但是其實那些傷害,很有可能已經在對方的心上劃下了大大的一道傷痕,也可能成為毒液,侵蝕他的靈魂。
說話永遠都是一門藝術,當然,我們不可能總是說那些好聽、虛偽的話來掩蓋內心真實的想法,而是說,若不想讓對話演變成衝突造成對彼此的傷害,我們應該學習用理性且同理的方式來「好好說話」。
《抱歉,當時不該這麼對你說》和坊間大部分的溝通書籍雷同,有許多精采的對話分享,大部分都是我們很常在日常生活中聽見的,讓我覺得值得一讀的原因是,作者是資深溝通培訓師,在書中同時運用兩種相反的對話方式來讓讀者感受情緒性的言語和客觀且具有同理的言語之差別。而我們也可以進而學習使用後者的說話之道來面對人際議題。
其實身而為人,我們都渴望被理解,如果每一個人都能視他人為獨立個體的存在,接受大家都有自己的特質、不同的生活成長背景等,或許彼此在對話中皆能更保有一些溫柔的彈性去接納不同的意見與想法,儘管可能無法接受,但也不會因此而互相傷害。
好的,來分享我的部分摘要筆記───
.幸福雖可由各自定義,但讓人感到幸福的因素卻是全世界皆同。那便是對社會的深刻連結。
.幸福雖可由各自定義,但讓人感到幸福的因素卻是全世界皆同。那便是對社會的深刻連結。
.夫妻關係時常被認為就算不說對方也會懂,但其實夫妻之間最難了解彼此的心思。
.關係越親密,越須遵守禮儀。
.每個人皆擁有某一程度的補償心理,就算無法獲得百分之百的回報,也會在某種程度上有所期待。但是當期望越高,失望就會越大,甚至會成為引發兩人爭吵的導火線。
.當我們釋放的好意得不到回報的時候,便會產生「我對你做了多少」的念頭,開始厭惡對方,給他臉色看。
.理性有邏輯的人通常喜歡只講客觀的事實,造成他們無法感同身受,應努力學著站在對方的立場,安撫對方的心情。
.人際關係的信賴非來自於我信任誰,而是我能成為誰可以信任的人。
.人際關係雖不容易,但如果能拿出一點勇氣表達自我情感,也許能在未來減少更多的悔恨。
.學會自我安慰,成為對於自己的每個選擇,都能夠接受與負責的大人。
.身體真的很痛的時候,會痛到連哀號聲都叫不出來;同理可證,心真的很痛的時候,也會痛到無法言語,所以以言語表達傷痛的這個動作能讓我們擁有戰勝傷痛的力量,當未來一點一滴變好之後,傷痛就會不知不覺成了過去。
.越是親近的人,越容易肆無忌憚地說話,打著「我們是家人」、「我最懂你」的名號傷人。
.如果你需要向眾人宣告:「我擁有這樣的權力。」代表其實你根本沒有這樣的權力。
.請別隨意建議他人,不要輕易判斷是好是壞,除非對方希望你提供意見。
.白天說的話鳥兒會聽見;晚上說的話老鼠會聽見。(韓國諺語,我喜歡)
.你待在公司不是為了處理公司的任何大小事,公司也不會對你有這樣的期待,能取代你的人永遠都在。如果你一直忙於正事外的事情,會讓你無法好好在期限內完成本來該做的業務,或者促使自己必須把原要在公司做的工作帶回家處理。
.覺得討厭就說討厭,覺得辛苦就說辛苦,想要有這樣的表達能力需要訓練,也是需要培養的一種習慣。如果你在職場裡花費很多時間在討好別人,內心卻產生「踢被子」的心情,代表你需要學習拒絕的技巧了。
.如果我們否認自己擁有的才能,代表我們大概陷入了這該死的謙虛,但其實也有可能在逃避責任。但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才能,我們應該要發揮才能,傳遞給其他人。
.說話是習慣,而習慣會反映出內在的潛意識,你使用的言語代表你的價值,必須好好深思那句話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