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9

樂讀|金錢心理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

作者| 丹.艾瑞利( Dan Ariely). 傑夫.克萊斯勒(Jeff Kreisler) 
譯者|李芳齡 出版社|天下文化

這本書入手大概有兩年半之久,不過當時只讀三分之一便停止了。(應該是忙到忘記XD)前陣子接觸一些理財書籍,心中一直想起尚未讀完的它,於是,趁著在家防疫,決定從頭開始閱讀。
 
讓我讀得津津有味的原因正如同封面上的「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這句話。作者們在書中舉出不少值得我們省思自己金錢觀的例子,尤其在許多理財書裡都會提到,將金錢做分類以利於規劃運用的這項鐵則,但也可能會導致我們花費更多或是無法儲蓄。
 
很多時候,在消費的當下我們很容易受到文字或是宣傳術語等影響,進而決定我們是否消費,說真的,要理性花錢好難,不過藉由心理學的角度去看我們使用金錢的心態,往後則能夠減少過度消費的惡習。
 
另外,在消費前也可以藉由反問自己「是需要還是想要」來練習控制自己的物慾,這是我自己最常使用的方式,有時候過了幾天後,我可能還是會心念當時想買的那個東西,只不過我還會再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若是買了它,我的生活會因此變得多美好?亦或是,我沒有買它,現在的生活有變得很差嗎?後來,我慢慢發現,通常只是出於慾望的話,有或沒有,其實都沒差。

PS.買書的時候,反而完全不會跳出這個問題,很神奇XD
 
好的,來分享我的摘要筆記───
 
.我們對於金錢運作的了解、實際的用錢方式,以及應該如何理性思考並使用金錢,三者間經常存在著落差。
 
.我們的金錢決策不只跟錢有關,那些形塑我們財務境況的因素,也影響了我們對稱活中其他重要事物的價值判斷。
 
.錢就是貨幣,貨幣代表價值,但貨幣本身沒有價值,只代表我們可以用來換取事物的價值,它是價值的信差。
 
.當我們對自己獲得的錢財產生負面感覺時,就會試圖「漂白」這筆錢。
 
.信用卡就像藥物一樣,模糊了我們處理資訊和理性運作的能力,雖然我們不像喝酒、吸毒、抽菸那樣使用信用卡,但信用卡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一如這些東西那樣深切地堪慮。
 
.相同的商品和價格,但付款工具、付款容易度的不同、花費之痛的感受程度不同,導致我們對消費的價值評估也不同。
 
.我們會高估自己擁有的東西的價值。
 
.語言文字提供了一扇窗,讓我們一窺究竟有多麼費工夫,它代表了公平性與品質,而公平性與品質的認知,又成為我們評估價值的一條途徑。這是我們從語言走向價值的漫長多風之路,任何一步都可能失足。
 
.金錢是價值與財富的一種象徵,大體而言是個好東西。我們的個人與集體生活,因為錢而更有生氣、更豐富、更自由,但是當金錢做為衡量價值的角色延伸到產品與服務以外的部分時,就不是那麼好了。
 
.我們正處於歷史上一個有趣的轉折點,科技既能夠帶給我們益處,也能夠對我們造成傷害。
 
.金錢並不是人生中唯一重要的東西,但對所有人來說都很重要。我們花超多時間思考錢,但是經常錯誤思考。
Pubu電子書城:https://reurl.cc/mLpVKM
(結帳輸入Love0927可享83折優惠)
金石堂購買連結https://reurl.cc/kZpRen
博客來購買連結:https://reurl.cc/mLpV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