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lovelove_reading)
一直很喜歡閱讀蘇絢慧老師的文章,主要傳遞以讓我們在生活中覺察「我們自己是有力量的」、「我們能夠掌控的唯有自己的生命」、「面對生命,唯有鬆動不正確的框架,才能讓生命發展出彈性,讓這段旅程可以看見與體驗更多。」等協助心理走向健全的觀點。
其實回顧自己的生命,從小就是很緊繃的人,觀念也屬比較極端,非黑即白。自從開始接觸心理學之後,才逐漸學會鬆綁,讓自己恢復彈性,發現在黑與白之間的灰,也有各種美妙之處,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心態上也輕鬆了許多,雖然,生活仍是會被雜事雜念干擾,但已經能用較正向的方式面對與消化當下的情緒。
《受害者情結》前兩章講述的是何謂受害者情結,事實上,在華人社會裡是蠻常見的,只要仔細觀察自己生活周遭,多多少少都會發現幾個。不瞞大家,閱讀的同時,我也都懷疑以前自己可能曾經歷過「受害者情結」的角色扮演。
先分享書中提到的「受害者情結」八大特徵 ────
①心靈的孤兒原型
②無助心態(弱勢標籤)
③偏執人格
④敵意及攻擊傾向
⑤自我中心
⑥情感匱乏
⑦不願意承擔責任
⑧病態的悲苦角色
(是不是真的蠻常見的XD )
蘇絢慧老師在這部分的文字是具有深度的,但也淺顯易懂,對於一般讀者來說應該不難閱讀,也可以輕易吸。
後兩章則是關於如何面對具有「受害者情結」的人,這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為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拉進去成為對方依附或責備的對象。倘若有讀者覺察到自己有「受害者情結」,也可以在這兩個章節裡面學習自我療癒,請切記,書籍它仍是有限的資源,假如有需要,務必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接下來分享我的重點整理(好多)────
.「受害者情結」並非僅是一種心態或是情緒反應。所謂的心理情結(Complex),都是意謂著在個體神秘的心理狀態中,有強烈而無意識的一種接近本能的衝動,是來自一群重要的無意識組合。
.沒有人擁有完美的童年,也沒有人擁有完美的人生,自然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情結,存在於我們未覺察的心靈死角,需要我們去意識、去面對。
.具有受害者情結的人,行事風格特點是他們會在生活中,反覆的把自己推向痛苦邊緣,哪裡有痛苦就往哪裡鑽。
.離開受害者情結的心境位置,與一個人的人格成熟度息息相關。願意成熟的人,樂意成長、喜於自學自修,自然會發展更多彈性多元的處事待人風格。但抗拒成長及成熟的人,等待著的往往是別人必須為他的生活困境背負責任,挪去他所有的痛苦及辛苦,一償他心中渴求的無微不至寵愛及永遠照顧他的承諾,直到永遠。這是成人的世界裡,不可能存在的。
.只要一直擔任受害者,個體就可以控訴這個世界虧欠他什麼,他不需要真的面對這個現實世界的挑戰及困難,也不需要為了自己的生存力爭突破或加以學習、調整。
.受害者情結的集聚和形成,其實是一種家庭文化和環境無意識不斷傳遞和製造出的產物。
.若是沒有辦法正視自己,並且鍛鍊自己滿足及滋養自己的能力,那麼,不僅會被自己的空虛及情感匱乏吞噬,還會以空虛寂寞的呼求聲,獲取他人的關注,吸取他人的能量,來以為自己沒有那麼弱小及空洞,還是有人關愛,還是有人要。
.情感匱乏的人,無法收下他人真心的關懷。
.當人越強烈的譴責外界、怪罪他人,就代表他內心其實很脆弱、很恐懼,他怕自己不好,或被責備數落,以致他無法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包括自我的選擇,以及自我的作為。
.有受害者情結的人,對於反思自己身上的作為及起心動念,幾乎無能為力。他們抗拒檢視自己,因為內心的自卑感,讓他們覺得檢視自己,就是被指責不夠好、不夠完美,那是他們極其脆弱的內心,非常恐懼的事。
.往往對人類情緒越陌生、越無可奈何的人,通常也是對自己的情緒最無法調節及統整的人。
.未被表達出來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逝。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佛洛伊德)
.人若失去彈性或多元性,不論什麼情境、什麼年齡、什麼環境、什麼關係,都用一套既定的習性模式去和外界、別人互動,甚至預設好別人的角色和位置,那麼,無論一開始是如何展開的,關係的走向和形成的模式,都會如出一轍。
.我們身為人一定都有不完美和脆弱。身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會學習及歷練承接及接納自己本身的不完美和脆弱,讓自己統整為一個真實、完整的人。但受害者情結所自曝的無助和脆弱,會以勾動他人同情及想要給予關環的情感動力為主要目的,並回應他們的需求或渴望,而不是呈現承接及接納自己存在的面貌。
.我們都是凡夫俗子,沒有人可以真的幫別人的童年和人生進行改造和補償,直到他感覺滿意和開懷為止。
.受害者情結的個體,他們排斥負面情緒,卻又大量的產生負面情緒,在這種矛盾的情況下,他們不對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並且認定外界及重要他人必須為他們的負面情緒負責,而負責的方法就是順著他們的需求和期待行事,並且不再惹他們出現任何不開心、不愉快的心情。
.若想真實活出自己的完整,讓自己如實存在及體驗,就不要放棄或抑制自己身上某些運作功能的練習及提升。
.當你越能掌握完整的自己,不再習慣性的視自己為弱小、低下,評價自己過低,那麼,你會漸漸可以從嘗試新方法、練習新技巧中,發展及啟動自己內在的成長動力,慢慢地找回自我的主導權。
.人的一生,其中之一重要任務就是發展自己的完整成熟人格。沒有成熟完整的人格,就無法在人我的關係上,以自愛和愛人做為關係的根基,來培養具有建設性的正向關係。
.當愛能夠從內心發生了,內在才能開始自產情感,有了對自己的情感呵護和關懷,經驗溫柔溫暖的溫度,滋養和撫慰自己的傷痛,真正的揭開內在的空間,允許你的內在出現光亮和希望。
.任何一個不幸和痛苦的遭遇,是不能被簡化為單一的原因,不是「我不好」或「他不好」,不是簡易的抓一個人來做加害者或當受害者,就可以了結、定論的。
.如果你願意開始尊重自己,那麼失去那些不尊重你的人並不可惜,也絕對不會是損失。
.有許多人的任意評論及框架,反應出的都是他內心的價值觀投射和標籤,根本不是出於對別人真實的認識。
.所謂的平等,是能相信也認同,生命的存在沒有分優劣好壞貴賤,所有的生命的基本價值都是予以被尊重、被賦予自由自主權利的,沒有哪樣的生命價值高於另外生命的存在,或是什麼樣的種族、膚色、文化、地位、身分就能高過於其他不同條件的人類。
.經驗是我們的老師,在人生過程,或許都會遇到幾次不健康的病態共依存關係,只要能從經驗中覺知、反思、釐清、辨識,獲得心得,都是為我們的人際關係增加更多的健康意識和防護力。
-
※【受害者情結】購買連結※
-
出版社:平安叢書
-
💖訂閱《樂讀 | 每月閱讀書單》 電子報💖
💖樂讀文章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