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9

樂讀|致親愛的,這是你和世界最好的距離:接受自己的界限,但仍努力汲取人生的可能性;不追求完全的認同,但也不放棄表達自我的勇氣



身而為人,我們都需要與他人建立健康的關係,這樣才能擦出生命的亮光,我深信沒有一個人是不想與人有所連結。然而,有些時候,當我們太想與他人靠近卻又靠得太近時,往往一個不小心就會傷害到彼此;拉遠,又顯得孤寂。
 
我很喜歡作者菅野仁在前言裡所提到的───
想找到自己認同的生活方式,只靠獨自一個人的力量,最後一定會陷入僵局。
 
我們如同一座孤島卻又無法活得像一座真正的孤島。就算是獨居一個人生活,到便利商店買東西也還是需要店員來結帳,儘管只是短短幾分鐘的相遇,那也是一種人際關係的連結。
  
然而,無論是哪一種人際關係,我們最終需要檢視與維繫的,仍是與自己的關係。不過,這個世界有太多外在因素影響著我們與自己的關係,我想,這是不論生於什麼世代的人,都需要好好學習的人生課題。
 
分享我的摘要筆記───
 
.幸福絕對不是默默等在那裡就能得到的東西。
 
.理解自己的能力及所處環境的界線,但不失去即使只踏出一小步,也要確實前進的勇氣;不期待他人接受自己的一切,但就算只能傳達一點點,也樂於分享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再以此為基礎,漸漸加深與人的連結。
 
.當「真正的我」被人們用各種想像渲染得越來越理想化,就慢慢變成活在當前的我們所懷抱的一種「憧憬」。
 
.琢磨自己的敏銳度和感受力,在工作之外的活動中找到「對自己來說的〈真實〉」,也是很重要的事。
 
.很多時候,即使自己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最終還是一無所獲,這就是「與他人的交流」最令人感到麻煩和棘手的地方。
 
.「帶來自我充實的活動」要達成的前提,其實都是建立在「與他人的交流」之上。
 
.想變得「親密」,需要有適度的「疏離」。
 
.當我們將對方視為他人時,就代表我們意識到自己與對方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人們與其帶著對「相同部分」的期待去建立連結,不如以「差異部分」為基礎去構築關係與信任,追求這樣的樂趣與智慧,才是更務實的思考方式。
 
.不信任他人的「虛無主義」,無法創造出任何東西。
 
.對現在的我們來說,更重要的不是去追求「革命」這種天翻地覆的變革,而是需要知道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是會「改變」的,同時不失去盡力往更好的方向改變的「希望」,才能讓自己及身邊的人過得更「幸福」一點。
 
.就算我們不可能100%、完整無缺地將自己的想法及感受傳達給對方,也不要把它當成是「放棄」表達自我的「理由」。
 
.不要只是被動地等著完全認同自己的人(像是白馬王子)在某天突然出現,而是要透過某種具體的形式,掌握住心目中〈想要成為的自己〉,再由此出發去獲得別人的認同。
 

~謝謝出版社的閱讀邀約~

※【致親愛的,這是你和世界最好的距離】購買連結※

出版社:仲間出版
💖訂閱《樂讀 | 每月閱讀書單》 電子報💖
💖樂讀文章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