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0

樂讀|疫後大未來:誰是大贏家?全球五十大最佳商學院教授蓋洛威剖析全新商業環境下的挑戰及商機


作者|史考特.蓋洛威(scott galloway) 譯者|葉中仁 出版社|遠流出版

☺謝謝出版社的閱讀邀約☺
 
「我們已經見到,即使疫苗問世,回歸到『正常』生活依舊緩慢而不可預測。」P.47
 
2019年末從中國擴散的新冠肺炎,直至現今都仍影響著全球各國人民的健康,除此之外還有經濟與生活也面臨諸多的重大改變,作者史考特.蓋洛威(scott galloway)在導言的部分引用亞里斯多德的觀察:「沒有變化,時間就不存在。因為所謂的時間只不過是我們對『之前』和『之後』之間差異的度量。」
 
生活在美國的他認為,2020年初時我們都還是活在「之前」,而現在則是「之後」。是吧,台灣近期疫情又開始有點嚴峻(國外則是一直很嚴峻),是否更有感觸呢?儘管懷念著過去的日常,但事實上,我們也回不去以前的生活了。
 
到目前為止,我們經歷過一次三級警戒,相信大家對於各行各業的變化都非常有感,有的產業飛黃騰達,有的直接被打趴,未來的商業與獲利模式會變得如何,你我都好奇如同書封中間那小小的五個字:誰是大贏家?
 
老實說,一開始看史考克談股價、一些數字化的東西,以及沒聽過的公司都覺得內容好硬,不過撇除掉那些數據,他對於商業與大環境等的分析,讓我整個越看越是著迷,尤其是談論Netflix、亞馬遜、蘋果、google、facebook 的章節。當然,也包含一些新創產業的探討,我個人倒是挺期待Spotify與Netflix合併的未來。(誤)
 
另外,還有一個族群也是被疫情搞到非常頭大的,那就是學校,我們的教育體系。儘管脫離學生時期已久,也不愛讀書與考試,但光想到沒辦法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同樂,真的是一件好可怕的事情。新冠徹底拉開了人類之間的距離,而史考克以下的這段話,更是讓我有些傷心:
 
「在疫情中成年的這一代,對於我這一代人所珍惜的毗鄰性會有不同的價值認定。等到病毒受到控制的時候,可能已經培養出一個先天會自動保持社交距離的微世代。即使疫情之後回復到親密的人際接觸,曾短暫消失的大學校園體驗將催生出美國家庭過去怯於提出的問題:這一切到底值不值得?經過一個月的在家上課,大部分學生可能迫切想回到校園,但經過一整年沒有『傳統式的』大學經驗後,許多人也會開始問自己到底錯過了什麼,到底值不值得可惜。」P.208
 
我們台灣是有點幸運,疫情不像歐美一樣嚴重到幾乎整年都無法好好地上學與工作,可是未來也難講,因此每一個人都要更有意識去思考我們疫後的未來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品質,如果說想要打敗病毒、好好工作、好好維繫親友之間該有的親密感,那就做好防疫,不要因為防疫稍有成效就以為病毒已經消失,講真的,台灣還有鬆懈的本錢嗎?我覺得沒有。
 
這個非常時期還是有請大家防疫要做好!
(岔題了,抱歉XD)
 
史考克當然也有提到一些關於美國社會貧富差距、未來商業模式、教育、政治等建議的方法,我認為也蠻值得一讀,雖然各國因政策會有不同的做法。
 
最後,有兩段在書末的文字想與大家分享,也邀請各位可以一起來思考。
 
.民眾對於政治人物的不屑一顧,反而給了他們更多的權力,因為民眾讓他們原本具有長期制衡功能的機構空洞化。我們讓他們來控制我們。
 
.經濟上對疫情做出的回應,重點應該放在保護那些陷入風險的人們。……。股東這時候應該會賠錢,這是資本主義的運作邏輯,但優先順序應該是這樣:保護人,而不是保護工作;保護工作,而不是保護企業;保護企業,而不是保護股東。
 
「傳染病、戰爭、大蕭條───這些衝擊帶來苦痛,隨之而來的往往是人類史上最具生產力的時期。曾經觀察並忍受痛苦歷程的世代,往往能為戰鬥做最好的準備。」P.280


👇👇👇有興趣的小讀友們可以到博客來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