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5

樂讀|拿回我們的未來:年輕氣候運動者搶救地球的深度行動


作者| 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  麗貝卡斯蒂夫(Rebecca Stefoff) 
譯者|區立遠 出版社|時報出版 設 計|Chang-Yen 張巖

☺謝謝出版社的閱讀邀約☺

前陣子在看Netflix韓國影集《寧靜海》時,心裡非常有感觸,雖然劇情主軸是24小時登月執行危險任務,但其背景來自於2075年已資源耗盡的地球,水資源不再充足,政府將人們階級化,等級高的可以領到更多更乾淨的水源,相反地,等級低的人們只能領到一點點。(看到一堆人拿著提袋在搶被潑在地上的水時,有夠揪心。)
 
2075年看似遙遠,事實上並不遠,50年後也許我們都還活在這個地球上,可是,地球真的會猶如劇中所描述的狀況一樣嗎?我希望不會。
 
「氣候變遷」、「溫室效應」、「全球氣候暖化」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中會聽見的氣候危機,近年來,對於氣溫的上升更是有感,記得前陣子正好看到一則報導說,未來(2060年)台灣恐沒冬季,而夏季會有七個月長!好討厭,我最喜歡冬天了說。
 
因此,讀這本書的時候心情有些沉重,並不是內容太硬,而是知道地球真的生病了。不過,也很開心環保的議題逐年被大家重視,想要保護地球的人仍然有非常多,尤其是書中提及到不少團體,更讓我深深地感動,遠在世界的各處,有好多人在為地球努力著。
 
關於環保,我們都知道要減塑、減碳、多搭大眾運輸等不過度製造髒汙的生活方式,可是,也如同作者娜歐蜜與麗貝卡在書中提到的觀點一樣:「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點事情,來減緩氣候變遷,確保它不會發生。…。雖然我們個人的選擇會有影響,但是光靠個人並不能帶來我們需要的重大改變。如果我們想要造成重大改變,那麼政府、商業界與工業界───包含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也都是必須做出非常不同的選擇。」
 
是的,政府以及大企業們也必須要有良心地做出改變。
 
她們也以2005年的卡崔娜颶風事件來探討這非自然災害帶給紐奧良的重大改變,並從中看見貧富階層的差異,窮人受害程度最高也最重,富人卻忙著賺災難財。另外,更說到:「給我們地球製造最大污染的,其實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區以及最富有的人;汙染最少的人受到了最深的傷害,而污染最嚴重的人則正在用他們的錢來保護自己免於受到他們自己行為的最壞結果。」
 
這幾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地球的污染似乎減緩了許多,不過,我們也都知道這並非常態,因此,更應該要去思考自身與地球資源的問題,尤其是:無止盡(或過度)的消費對我們是否真的是必須?我好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你不要拿了又拿,拿了又拿……你拿你需要的,然後把它放回土裡。」
 
雖然,關於地球健康的議題稍稍有點嚴肅又沉重,不過,這是我們所居住的星球,我們都有義務好好保護它,讓我們的下一代也能健健康康地享受這片土地的資源,而不是承受我們對地球所製造的傷害,對吧。
 
最後,這一段文字我想送給閱讀到最後的你們:
 
「美國和其他許多社會已經被困在一種信念裡,以為「生活品質」意味著更努力工作,消費越多的東西,以及獲得財富。但是,如果這真的能讓我們快樂,那麼我們會看到如此多工作壓力、抑鬱症與藥物濫用嗎?如果經濟的設定是讓人們減少工作,以使他們有更多時間用在友誼、娛樂、進入大自然,以及創造與欣賞藝術呢?研究顯示,這些確實能讓人們更快樂,所需的能源與資源,比起不斷製造消費商品,也遠遠少得多。
 
更重要的是,我們這個星球健康與否,將決定所有人的生活品質。」P.247

👇👇👇有興趣的小讀友們可以到博客來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