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5

樂讀|聰明工作,讓你更自由


 作者|大衛.芬克爾(David Finkel) 譯者|王瑞徽 出版社|平安文化/皇冠文化集團

工作佔據我們生活大部分的時間,加上社群軟體發達,上下班的界線就變得更加模糊。
 
記得初入社會時,那時候的手機就只是手機而已,離開公司後不會接觸到公事,後來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不僅下班後還會收到公事的訊息,連還沒上班都可能會收到,尤其是當上頭出差到韓國或日本的時候,他們早上的九點,是我們台灣的八點,更別提其他時差更多的國家了。
 

2021/06/14

樂讀|百花.ひゃっか


 作者|川村元気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皇冠文化

此生第一本閱讀完的電子書就獻給了《百花》。先前讀過兩本川村元気的作品,分別是《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與《億男》,算是引領我踏入日本文學的重要著作。
 
《百花》是關於「回憶」的故事。已經成家立業的泉在母親百合子罹患阿茲海默症之後,因照顧與打理母親的生活而開始憶起兩人過去的點點滴滴。
 

2021/06/13

樂讀|有毒的話語:親密關係裡的話語控制


 作者| 羅伯特.紐伯格(Robert Neuburger) 譯者|楊燕萍  出版社|寶瓶文化

每當聽見某些非客觀的批判、不實的指控以及較為情緒化的字眼等等時,常會感覺到心受傷了,也會憤怒地認為這一切根本就是在施行語言的暴力,所帶來的傷害力更勝於肢體暴力,實際上,有毒的話語也是一種情緒勒索,並且有控制的意味存在。
 

2021/06/10

樂讀|立下界限:卸除生命中不必要的內疚感,找回平靜,成為溫柔且堅定的自己


 作者|蘇絢慧  出版社|天下出版

這是我個人收藏蘇絢慧老師的第12本書,雖然不敢說陪著老師一路成長過來,但這些書卻陪伴我走過不少人生關卡,也是帶領我進入心理學並運用它來療癒自己的一大功臣。
 
老師一直以溫柔而堅定的文字來告訴讀者,要善待、關愛與疼惜自己,然而,在《立下界限》一書中,文字的力道比起過去的書寫更堅定有力,感覺是非常想要把睡醒的人給搖醒。(笑。但不想醒的人還是搖不醒。)
 

2021/06/03

樂讀|不要變成壞掉的大人:當世界崩壞時,我們更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作者|いっちー(一林大基) 譯者|池迎瑄.高詹燦 出版社|台灣東販

不知不覺也長到一個小時候認為是「大人」的年紀了,卻有點想不起來以前的自己曾期望未來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啊!至少不要壞掉就好。那你呢?
 

2021/05/31

樂讀|我還能變好嗎?——自我心理學幫你好好做自己

編者|王軼楠 出版社|讀書共和國/方舟文化
  
「自我成長」是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的課題之一,而我始終深信,我們都可以變好的。
 
在人生這一條路上,總有某些時刻會讓我們對自我感到懷疑,感到迷失方向,而運用心理學將自己慢慢地找回來,是我很喜歡也很推薦的方法之一。
 

2021/05/29

樂讀|找到人生中最重要的7個人


 作者|李維文  出版社|讀書共和國/方舟文化

曾經,我以為每一個人如同一座孤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若真的要自給自足地生活是沒有問題的,但後來我卻發現,這只是一種封閉自我的觀念。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碰撞可以激發出生命的各種火花、各種經驗,更為重要的是,能讓我們成為理想的自己。
 

2021/05/27

樂讀|樹懶的逆襲:當競爭成為事實,耍廢就是義務!

作者.繪者|Ton Mak 譯者|鄭煥昇 出版社|時報出版
  
這段時間隨著疫情升溫,內心的焦慮感也不斷升高,大部分的原因來自於工作與收入。由於主要的兩個工作皆工作無法WFH,因此只能減少上班時數,這也意味著收入會銳減。
 
不過,有得必有失,老天為你關上一扇窗,應該還會再開一扇的。我知道,自由的時間變得更多了,所以,希望自己能夠藉由這段期間,將書櫃上那些還未閱讀的書籍讀完!
 

2021/05/25

樂讀|烈火荒原.Scrublands


 作者|克里斯・漢默(Chris Hammer)   譯者|黃彥霖 出版社|木馬文化

老實說,我真的很不擅長閱讀這麼厚的西方文學(厚度將近3公分,有444頁),不過,《烈火荒原》這樣的懸疑犯罪小說是我很喜歡的題材,一開始翻閱就很難再停下來咧。
 

2021/05/16

樂讀|午夜圖書館.The Midnight Library


 作者|麥特.海格(Matt Haig)   譯者|章晉唯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只要有關於「圖書館」的故事,我通常都會非常有興趣,而《午夜圖書館》除了「圖書館」吸引我之外,更引發我注意的是書底這一句話:「三十五歲的諾拉決定要自殺。」既不是主標也非副標的文字,竟然讓我的荷包蠢蠢欲動,因為,我也正好三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