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

樂讀|傳說裡的心理學③:厲鬼與妖怪


作者|鐘穎 繪者|小G瑋/SmallGwei 出版社|楓樹林/楓書坊 企畫編輯|依萱

☺謝謝出版社的閱讀邀約☺

這系列終於來到了第三部,也就是最後一本書。相較於前兩部的故事,厲鬼讓我覺得讀起來比較可怕一些,但仍然不失精彩。
 
鐘穎老師在導讀的部分便提到,厲鬼議題牽涉的範圍是整個社群,是集體意識,因此,也可以反映出我們的內在情結。
 
在上一部有提到陰影不見得需要全面整合,當時我就深深感受到最可怕的不是陰影的整不整合,而是當它來到面前的時候,我們有無知覺或任憑它吞噬,反而使自己淪為黑暗。在第三部就有比較詳細的說明若我們沒有看見陰影或放任它不管的後果。
 
雖然我覺得厲鬼篇的故事都偏向會讓我起雞皮疙瘩且有點怕怕的,但最後一篇來自中國聊齋誌異的《王六郎》卻讓我讀完後感到心頭一股暖,厲鬼(集體意識、社會框架)是可怕的嗎?事實上,也許答案是否定的,我也思考著,這個世界所有讓我們感覺到害怕、恐懼的人事物,是否都只因我們沒有實際去進一步的探索和理解?
 
個體化可說是身而為人的一項大功課,倘若,我們無法成為「一個」單獨的人,試想,每一個人都和在一起,使各種關係、責任等纏繞彼此,沒有所謂的界線,沒有所謂「我是誰?」的概念,那會是多恐怖的事情。
 
然而,面對黑暗(陰影)是我們開始邁向個體化的第一步,請各位不要害怕,在《王六郎》的解析裡面有一句話:「即使身處不幸,人也要去理解黑暗,並心存光明。」身為鬼的六郎,在面臨抉擇的時候,最終選擇了良善,讓故事走向圓滿的結局。
 
緊接在後面的篇章主題是妖怪,如上一段所提到的,面對黑暗是我們開始邁向個體化的第一步,而黑暗就是指那些妖怪們。除了前面兩本書提到的一些妖怪,在這本書裡面的妖怪除了雪女以外,其餘的都比較物體化。
 
在妖怪篇章裡面,我個人超級喜歡《燈猴》的故事。是一篇屬於除夕的傳說,這也讓我憶起小時候聽到有關過年的傳說版本是比較無聊的年獸款,類似因為年獸怕吵所以要放鞭炮之類的,我自己覺得就是個故事,且沒有特別的意義所在。
 
《燈猴》有意思的部分在於有比較明確的因果關係,並且用這個故事來對照一個人面對黑暗、與陰影同在、跨越,再到接納成為自己的一部分,讀著讀著實在太有感、太喜歡!所以最後想用老師在解析這個故事中的一段文章來做為這本書以及這一套書的結尾。
 
「傳說(指《燈猴》)暗示我們,與親友之間的連結在先,與神聖的連結在後。易言之,先俗後聖,而非反之。我們要先能與內心的黑暗和解,才能進一步與他人、與世界和解,而後我們才能遇見神(也就是迎神),人若一心求道,也必不可遺忘與怠慢了在世俗之間的責任才好。初五之後一切恢復正常,我們繼續在新的一年努力,在年末轉身陪伴這一年遺落的黑暗,如此周而復始,終於形成過年的習俗。」


👇👇👇有興趣的小讀友們可以到博客來購買👇👇👇

👇👇👇傳說裡的心理學① ~ ③套組👇👇👇